《陳登云傳》
陳登云,字從龍,唐山人,萬歷五年進士,出(出任)鄢陵知縣,征授(被征召授予)御史,出(出,離開京城)按(巡視)遼東,疏陳(上疏陳述)安攘(邊境)十冊,又請速(加速建立)首功之賞,改巡(改派巡視)山西。還朝,會(恰逢,正碰上)廷臣方爭建儲。登云謂(認為)議不早決,由貴妃家陰(暗中)沮(阻撓、破壞)之。十六年六月遂因災異抗疏(向皇帝上書直言),劾(彈劾,揭發罪行)妃父鄭承憲,言:承憲懷禍藏奸,窺覬(偷偷覬覦;非分的欲望)儲貳(太子),且廣結術士(講求神仙方術、從事巫祝術數的人)之流曩(n?ng,從前,過去)陛下重懲科場冒籍(冒籍,假冒籍貫,科闈弊端之一種),承憲妻每揚言(公開宣稱)事由己發,用以恐嚇勛貴(功臣權貴),簧鼓(簧鼓,用動聽的言語迷惑人)朝紳(指朝廷官員)。不-但惠安(妃子的名號)遭其虐焰,即中宮(皇后)與太后(皇太后)家亦謹(謹慎地)避其鋒矣,陛下享國(帝王在位年數)久長,自由(因為)敬德(崇敬道德)所致,而承憲每對人言,以為(認為)不立東宮之效(結果)。干擾盛典(重大的典章制度),蓄隱邪謀,他日何所不至(不至何所,不能到達什么地步呢)?疏入,貴妃、承憲皆怒,同列(同僚)亦為(認為)登云危,帝竟(最終)留中不下(將奏章留在宮中不下達審議)。久之,疏(上疏)論(彈劾)吏部尚書陸光祖,又論貶四川提學副使馮時可,論罷應天巡撫李淶、順天巡撫王致祥,又論禮部侍郎韓世能、尚書羅萬化、南京太仆卿徐用檢,朝右(朝廷大臣)皆憚(怕,畏懼)之。時方考選科道(明、清時監察官員的通稱),登云因疏言:近歲言官,壬午以前怵(害怕)于威,則摧剛為柔(把剛強正直的人摧折壓抑為軟弱柔順的人);壬午以后昵(迎合)于情(皇帝的心意),則化直為佞(巧言諂媚,奸佞,使正直的人也變成了奸佞的人)。其間豈無剛直之人,而弗勝齟齬(jǔ yǔ:攻擊傾軋),多不能安其身。二十年來,以(因為)剛直擢(提拔)京卿者百止一二耳。背公植黨(背著皇上,扶植黨羽),遂嗜乞憐(于是投其所好,搖尾乞憐),如所謂‘七豺’‘八狗’者,言路(向朝廷進言的路徑,這里指言官)顧(卻)居其半。夫臺諫(諫官,監察官員、諫議官員,后合二為一)為天下持(堅持)是非,而使人賤辱至此,安(怎能)望其抗顏(不顧情面)直繩(依法辦事),為國家除大奸、巨蠹(蛀蟲)哉!與其誤用而斥(貶斥)之,不若慎于始進(狀語后置句,在開始選拔時謹慎地考察)。因條(分條陳述)數事以獻,出按(巡查)河南。歲大饑,人相食。副使崔應麟見民啖澤中雁矢(矢:通“屎”),囊(囊:名詞作狀語,用囊包著)示登云,登云即進之于朝。帝立遣寺丞(官署中的佐吏)鍾化民赍(jī:攜帶;拿著)帑幣(國庫里的錢)振(賑濟)之。登云巡方(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)者三,風裁(風紀,依法裁處)峻厲(雷厲風行)。以久之當擢京卿,累(多次)寢(擱置)不下,遂移疾(舊時官員上書稱病。多為居官者求退的婉辭)歸。尋卒。
(節選自《明史·陳登云傳》)
文化常識:
1、即中宮與太后家亦謹避其鋒矣
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,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,這與東宮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樣道理。中宮一詞的由來是,因古代建筑宮城時,皇后的宮室都位于子午線上,而一般而言,皇后寢宮前是君王的居室,左右兩旁夾挾著嬪妃的居室,后方多為太后及宮中年老女性養老之處,整體而言,是以周圍建筑來襯托出皇后統轄后宮的領導地位,因而皇后又有六宮之長一稱。
2、時方考選科道
科道:科,六科給事中;道,都察院及下設的十三道監察御史。明清時期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道監察御史統稱“科道官”,俗稱為兩衙門。
3、近歲言官
言官,監官和諫官,古代并稱臺諫,通稱言官。監官是代表君主監察各級官吏的官吏(耳目)。諫官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勸并使其改正的官吏。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結構的一個較重要的構成部分。他們主要負責監督與上諫。言官的權利算是比較大的。特別是在明朝,言官甚至令皇帝都無可奈何。
4、太仆寺:掌輿馬畜牧之事,北齊始曰太仆寺,清光緒改革官制時并入陸軍部。
5、臺諫:官名,唐時,臺官與諫官分立。唐、宋侍御史、殿中侍御史與監察御史掌糾彈,通稱為臺官,諫議大夫、拾遺、補闕、正言掌規諫,通稱諫官,合稱臺諫。清代統歸于都察院,職權不再分別,雖亦統稱臺諫,與宋之臺諫性質有所不同。
6、寺丞:官署中的佐吏。如光祿寺丞,,掌宮廷宿衛及侍從,北齊以后掌膳食賬目,唐以后始專司膳。
7、京卿:對京堂的尊稱。清代對某些高級官員如都察院、通政司、詹事府、國子監及大理、太常、太仆、光祿、鴻臚等寺的長官概稱京堂,在官文書中稱京卿。
8、學官: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。如祭酒、博士、助教、提學、學政、教授和教習、教諭等。
9、陛下:陛,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?!墩f文》:升高階也。本義是臺階。特指皇宮的臺階?!肚G軻刺秦王》:“秦武陽奉地圖匣,以此進至陛下?!惫艜r帝王的衛士就在陛下兩側進行戒備?!氨菹隆笔浅甲訉Φ弁醯淖鸱Q。當帝王與臣子談話時,不敢直呼天子,必須先呼臺階下的侍者而告之。因而稱“陛下”,意思是通過在你臺階下的臣屬向你傳達卑者話,表示卑者向尊者進言。后來,“陛下”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?!妒酚?秦始皇本紀》:“今陛下興義兵,誅殘賊,平定天下,海內為郡縣,法令由一統。自古以來未嘗有,五帝所不及?!庇伞氨菹隆庇忠隇椤氨菀姟?,此指臣下見皇帝。
▼
來源: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,轉載請注明出處!
知識干貨
方法經驗
關于高考
快來領學習資料吧!
長按掃碼可關注
點擊“閱讀原文”,免費領取在線1對1課程!
熱門文章推薦















